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(guān)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(guān)于武松打虎搞笑圖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(guān)介紹武松打虎搞笑圖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故事:明末年間,登州府蓬萊城有個非常出名的畫家。他特別喜歡水滸故事,擅長畫梁山好漢。
這一年他得了重病,臨死前只畫了梁山一百零七個好漢,只剩下武松沒畫,他覺得畫武松離不開老虎,可他又不熟悉老虎,所以拖到最后。他咽氣之前,把徒弟叫到面前說:徒兒啊,我還有武松打虎沒有畫,你要在我死后把畫完成。你一定要到后山上去找到老虎,看仔細了再動筆,他說完便斷了氣。徒弟遵照師傅的囑咐,帶著干糧和防身的刀棍便到山上尋虎去了??墒?,他找了數(shù)天也沒找到,有些灰心喪氣。
這一天他遇見一個小和尚,說明來意。小和尚聽后笑笑說:這有何難,你去找只貓不就行了嗎?它倆長得一樣。徒弟說:貓?zhí)×?。小和尚說:畫大一些不就行了嗎?再說,貓還是老虎的師傅呢!你照貓畫虎準成。徒弟覺得有理,就回家找了一只大黃貓,照著樣子把虎畫成了。他終于完成了任務(wù),畫成了一幅武松打虎圖,把一百零八位好漢圖掛了出來。
有個文人看了后,在武松打虎圖邊上題詞道:佳作名畫,一百擔(dān)八將個個英雄,唯有武二郎誤把黃貓作虎。從此,照貓畫虎的故事傳開了,成了一句俗語,專門形容那些做事不深入實際,敷衍塞責(zé)的人。
武松打虎當(dāng)然不是超現(xiàn)實情節(jié)。古代猛人輩出,能夠打死老虎真還不少。
三國時期,典韋能夠“逐虎過澗”,老虎都被他追著逃跑,最為兇殘;元朝張興祖“一生殺虎數(shù)十”,甚至于敢做虎口拔須之事,最為霸氣;北宋順陽縣的一位縣令“逐虎入山十余里”,在手下都畏縮不前的情況下,獨自一個人用毒箭追殺老虎,最為強悍。
施耐庵寫武松打虎的情節(jié),和那個時期虎患嚴重有必然的聯(lián)系。老虎遍布全中國,至今仍有東北虎、華南虎、孟加拉虎活躍于山林之中。古代自然條件較現(xiàn)在好得多,老虎同樣多的多。老虎經(jīng)常傷人傷畜,為一大害。官府聽聞有惡虎傷人的事件后,一般都會組織獵戶對其捕殺。現(xiàn)在老虎已經(jīng)成為了保護動物,不能隨意捕殺。
但凡能夠打死老虎、為民除惡的人,絕對是民眾極其敬佩的英雄。施耐庵將武松打虎寫入水滸傳中,使得武松的形象頓時生動而高大,為他后來怒而殺人作下情感上的鋪墊。
我是阿云,善于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。留言必回,感謝支持。圖片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,侵刪。
武松打虎,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,在中國,可謂家喻戶曉!施耐庵將武松這個英雄人物塑造活了!
可是,幾百年來,人們對于一個英雄人物徒手對付一只老虎,能付有勝算?一直持懷疑態(tài)度。
其實,人在自然界中,若是拼體力,那是根本拼不過獅子老虎等大型猛獸的!人的優(yōu)勢在于使用工具……也就是說,人要靠智慧和腦力。一個將智慧發(fā)揮到極限的人,那才是真正無敵的!
施耐庵塑造武松打虎的超人形象,我們認為完全是文學(xué)藝術(shù)的夸張。文學(xué)藝術(shù)沒有夸張、變形、靈異等等手法,就很難將人物寫生動,很難成為經(jīng)典代表性形象!
我認為,夸張,過分的夸張、變形,乃是后期文學(xué)寫作行玄幻、穿越的手法的鼻祖,后者是前者的延伸,或者異化吧!
所以,這種寫作手法很值得肯定!俗話說,藝術(shù)的真實,與生活的真實,那是不一樣的!孫悟空誰都知道是假的,但藝術(shù)上塑造的是如此成功,“假的”居然成了“真的”,被世人津津樂道不已!
可見,藝術(shù)是多么的了不起??!
這就是作者構(gòu)思的巧妙之處!
很多小說的人物構(gòu)造,都是有前中后的伏筆的,武松打虎也是一樣!
前面先渲染武松的英雄氣概,為他當(dāng)上都頭做一個伏筆,同時他在當(dāng)上都頭后的所作所為都是向著百姓的,也就有了他殺死西門慶和嫂子這樣比較魯莽的行動,更能表現(xiàn)出四肢發(fā)達頭腦簡單的一面!也就在當(dāng)時的社會環(huán)境下,有了一場牢獄之災(zāi)!
武松在整個《水滸傳》小說里是一個代表性的人物,這也是施耐庵創(chuàng)作的精妙之處,不光是武松,包括李逵也有一段打虎歷史,很多情節(jié)如出一轍,都是在呈現(xiàn)的梁山好漢的英雄氣概,這英雄氣概后面卻做了一個大的伏筆,也就是他們各自命運的終結(jié)點!
當(dāng)你距離老虎20米,不要慌張,畢竟你只能活4秒,慌也沒用。
“武松打虎”是《水滸傳》中的名篇,武松在水滸傳中有十回的篇章專門來介紹逼上梁山前的故事,被戲稱為“武十回”。所以稱武松為梁山第一打星無可厚非,武松打虎可以算上超現(xiàn)實的情節(jié),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就是為了凸顯武功的武力值。
出場就“干掉一只老虎”,后面有干掉潘金蓮、西門慶,然后醉打蔣門神,大鬧飛云浦,血濺鴛鴦樓,可以說是走一路殺一路,雖然有這么多戰(zhàn)績,且都大勝而歸。但提起武松首先想到的必然是“武松打虎”,殺那么多人都沒有干掉一頭老虎給人的印象深,這就是藝術(shù)的魅力,體現(xiàn)了施耐庵刻畫武松這一形象的成功。
老虎的大齒長度最長可達12-15cm,幾乎達到成年人的手掌長度,光看到這牙齒就感到不寒而栗,更何況其450Kg的咬合力,是成人的6倍左右。
很多人平時都只在電視上觀看大熊貓一樣,本能的認為大熊貓本身就是憨態(tài)可掬無攻擊性的萌萌的大貓咪而已,沒把老虎當(dāng)回事,才會有在老虎的地盤上隨意下車被叼走的慘案發(fā)生。老虎可以輕松將一個成年男子叼走,而且還是跑著走,沒錯,就是這么彪悍。
老虎的爆發(fā)力是人的20倍,骨骼密度是人的3倍,人的攻擊在老虎看來不過就是撓癢癢。
而且老虎通常是刺客角色,擅長偷襲,因此在野外遇到老虎,通常的情況就是感到背后一陣風(fēng)襲來,然后就沒有然后了……
武松打虎是很有可能是真事,不是作者超現(xiàn)實之作。畢竟歷史上描寫與虎搏斗、與熊搏斗的大有人在,而且作者在描寫武松打虎時,武松并沒有被寫成一個有超凡戰(zhàn)斗力的人,而是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,也知道害怕甚至是有過后悔的心情。
小說里寫,武松進山后看到榜文,才知道店家并非騙他。這時候他有點膽怯了,但心里想“我回去時,須吃他恥笑,不是好漢,難以轉(zhuǎn)去”,回去怕被人笑話,只好硬著頭皮往前走了,最后給自己壯膽“怕什么鳥,且只顧上去,看怎地”,當(dāng)時的武松,心里一定也是希望不要遇到虎為好。
是人見了老虎都會害怕,老虎一出來,武松一時慌亂還把棒子給打斷了。最后好不容易殺了虎,武松用盡了力氣,心想再出來一只那就死定了。后來獵人出現(xiàn)還把他給嚇了一跳“啊呀,我金番死也”,很生動的細節(jié)描寫,讓人覺得武松當(dāng)時有趣的一面。作者沒有半點夸大武松能耐之處,完全是把武松是作為一個正常人來寫,與傳說那些追老虎什么的神人相比,顯得生動多了。
《水滸傳》之前,有關(guān)武松的故事早已流傳很多、很久,民間傳說有時也并非空穴來風(fēng)。最多只能說是對打虎情節(jié)的描寫,是加進去了一些想象,但這些想象是合理的。
水滸中打死過老虎的人有好幾個,有武松景陽岡打虎,李逵沂嶺殺四虎,解珍解寶打虎等。但是最有名的還是武松打虎。那為何別人打虎沒那么大名氣,而武松打虎偏偏名氣這么大呢?我們逐一分析。
我國古代有種特殊的職業(yè),叫做獵戶,從名字上理解,就是以打獵為生的一群人。梁山上就有兩員天罡正將是獵戶出身,他們就是解珍解寶兄弟。
解珍解寶兄弟并不是主動去打虎,可能獵戶平常也不會去招惹老虎這種大型猛獸,危險系數(shù)太高,更多的是打一些危險性低的小型動物。可是當(dāng)?shù)匕l(fā)生了虎患,于是政府發(fā)布捕虎文書,召集獵戶去打虎,而且限定了時間,在三日內(nèi)完不成任務(wù),還會有相應(yīng)的責(zé)罰。
所以解珍解寶打虎,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意思。
其實對于獵戶來說,打死一只老虎并不是特別難的事情,因為獵戶打虎的手段很多,比如挖陷坑,射毒箭等,而且獵戶們經(jīng)常團體行動,并不是單獨活動。解珍解寶也是這樣,兩人事先挖了陷坑,安置了藥箭,然后就爬到樹上躲起來,靜靜地等老虎上鉤。
從這我們就能看出,解珍解寶所謂打虎,并不是真正意義的打,而是提前做好埋伏,等老虎主動掉進埋伏里,不需要人去真的打。
事實也是這樣,解珍解寶打的老虎,是先掉進埋伏中了藥箭,藥力的作用使老虎死亡。
因此解珍解寶打虎,沒什么特別的,畢竟是他們的本職工作。
李逵殺虎就比較有意思了,原因是李逵背著老娘回梁山泊,路上老娘口渴了,于是把老娘放下去找水,不曾想老娘被老虎吃了。于是李逵一怒之下,殺死了四只老虎。
所以李逵所謂的打虎,其實是殺虎。李逵當(dāng)時的裝備很齊全,手里有樸刀,腰上有腰刀。俗話說,手里有刀,遇事不慌(我自己說的),有兩件利刃在手,再加上李逵本身魯莽的性格,對付老虎對他來說還是比較輕松的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武松打虎搞笑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(guān)于武松打虎搞笑圖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